從來我就不是一個會說話的人,
跟朋友一對一的聊天可以很享受其中;
但是如果是對著很多朋友要表達我的看法時,
就會有點緊張,
說話速度也會隨著心跳加快;
如果狀況是我要單方面對眾人表達我的論點時,
我便會緊張到能感覺到血液迅速衝上我的大腦,
雙頰好像在幾秒鐘內就上升了幾度,
腦袋一片空白的感覺大概就是那樣吧。
這學期修的兩門課有別於以往電機系的課
─單向的講授─
相反地,
更值得重視的是課堂上同學間的討論和論說激盪。
這對我來說是很大的考驗跟挑戰。
性別與人生這門課是採分組討論的方式,
雖然僅是六、七個人為一組的小單位,
但是面對的都是不認識的人。
第一次上課的時候幾乎都不敢發言,
就算真的發言也會呼吸急促,
說話也因緊張而不甚流暢,
看著對桌企管系的男生侃侃而談,
除了覺得羨慕,
也覺得「我應該也可以辦到的!」
第二次上課的時候就順利多了,
緊張的時候說話會加快仍然避免不了,
但是比較可以完整的表達自己的看法了;
其中比較特別的是企管系男生的反應。
當我在表達意見的時候,
他總是會在我說到一段落的時候頻頻點頭,
表示贊同、或是他可以理解;
不只是對我,
其他學弟在回答
「下輩子想當男生還是女生?」這樣的問題時,
隨意的說:
「男生吧,因為好像沒什麼不好的呀!」
他也都會點點頭給予支持。
這只是一個小小的動作,
觀察片刻後我也明白那個小動作未必代表「認同」,
但是對於發表自己意見的人絕對是一種鼓勵!
我在他那樣不斷的點頭之中,
有了繼續說下去的勇氣,
本來凌亂的措辭也變的越來越清晰。
另外一門課─媒體經濟學,
則是直接在課堂上與老師和一起修課的同學互動。
這門課我雖然有興趣,
但是對我來說完全是一個陌生的領域,
因此當老師拋出問題時,
我實在不敢冒然發表我的意見。
但是整堂課閉口不語的我發現,
除了一些簡單的問答我可以回答之外,
我簡直沒有說話的餘地。
看到其他人針對問題發表自己的見解,
並且旁徵左引的提供對自己論點有利的證據,
除了瞠目結舌外,
也不禁嘆道:「我應該永遠做不到那樣吧。」
說話的膽量是建立在天份之上的嗎?
如果是這樣的話,
我在說話上大概是極其缺乏天份的人吧!
但是膽量之外,
足夠的學識才能組織出具有價值的談話,
那並不是好聽的抑揚頓挫可以比擬的!
大四的我,
突然體認到自己的知識何等的匱乏,
面對一門自以為有興趣的學科,
卻羞愧的發現自己一無所知,
連說「有興趣」都不夠格。
面對知識有誰能不謙恭的低下頭呢?
從來我就不是一個會說話的人,
但是以膽識和知識的培養為後盾,
仍然期許自己有一天也能夠自信而自在的暢所欲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