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度翻開塵封已久的電子學,
那些從前用名詞堆砌而成的課文,
突然在閱讀的瞬間就可以領悟了,
所有的字都發亮了起來,
不再是堵塞的灰暗。
原來當時再怎麼苦心的逼自己念,
其實都沒有念懂,
充其量也只是記公式、記算法,
什麼common source, common drain,
只知道是sourse接地或drain接地,
其他一概不知。
當時花了很多時間去鑽研,
可是最後也只是了解一點皮毛,
然後痛苦的撐過期中考和期末考就解脫似的。
追究起來,
我想我會念不好電子學有幾個因素。
第一,
我不該念中文版的電子學。
中文版的電子學就是將原版的內容翻的極度生硬:
「單極MOSFET放大器架構是把汲極做信號接地,並做為閘汲極的輸入阜以及源汲極的輸出港阜兩阜之間的共用端點。」
一句道理如此簡單的話,
翻成中文居然變成這樣,
看幾遍都不可能會懂的吧...。
更何況中文版還錯誤百出,
常常「輸出」會寫成「輸入」、
Vgs會寫成Vds,
總害我想半天,
最後查了原版書才知道是寫錯。
第二,
看書之前應該先看目錄,
至少看一個章節前要先看這一章節的目錄,
才能綜觀全局;
否則就像盲目的探險一樣,
不斷看到新的發現閃過眼前,
隨著看見另一個新的景色又將之前的發現拋諸腦後,
最後完全不知道這些風景出現的意義何在,
就這樣悵然又迷網的結束了旅程。
最近到了要結算碩士生涯的時候,
以前漫不經心的度日,
現在只好坦然面對拙劣的研究成果。
在獲取知識的心態上,
也從以前的漠不關心,
變成無時無刻都想得到更多,
就像百貨公司清倉特賣時,
豁出去拿一件就賺一件的義無反顧。
再讀電子學,
我發現我確實想念懂它,
看到有趣的paper,
我知道我的內心有種渴望在鼓動著。
那會是真的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