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在國小六年級以前的我,
對身邊的同學只有「喜歡」跟「毫不在乎」兩種想法,
沒有中間。
通常喜歡的同學也不超過三個,
其他就全部是毫不在乎的。
小學一二年級還像個未開化的非文明人,
印象中至少有四個人對我說過「我不跟你玩了」,
甚至二年級的時候導師還私下跟我媽說我「人緣不好」,
事後我媽來問我怎麼回事的時候,
我好像也沒什麼知覺。
小學三四年級分別都有一個很好的朋友,
可是就僅此一個,
其他同學究竟個性如何、甚至長相如何,
一切都非常的模糊。
也許當時也會有人覺得我個性古怪又差勁,
但是我沒有任何知覺,
因為實在是無所謂啊。
自從我的處事態度有了巨大轉變之後,
交朋友方面確實容易許多,
除了真正喜歡的朋友外,
僅是因為生活有交集而不得不接觸的朋友也自然而然交了一些;
我也學會在適當的時候要講一些言不及義的話,
即使對討厭的人也能夠笑著攀談。
然而即使我已經成為一個足夠社會化的文明人了,
即使我像一般人一樣有自己的小小社交圈,
我卻只是更加的不快樂而已,
比當初那人緣不好卻毫無知覺的我更加不快樂。
因為我的人格並沒有改變啊。
如果像許多學者所言,
一個人的性格在五歲前就大致養成的話,
那我跟十五年前的我應該也相差無幾吧。
倘若我的人格就是天生讓大多數的人討厭、看不慣的話,
那我也不想裝作討人喜歡。
就回到最初吧,
只有「喜歡」跟「毫不在乎」的世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