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27日 星期二

都是自己決定的

人生中的美好和醜陋都是自己選擇的。覺得骯髒也不要怪別人,因為都是自己決定的。

2010年4月23日 星期五

喜歡跟毫不在乎

記得在國小六年級以前的我,
對身邊的同學只有「喜歡」跟「毫不在乎」兩種想法,
沒有中間。
通常喜歡的同學也不超過三個,
其他就全部是毫不在乎的。
小學一二年級還像個未開化的非文明人,
印象中至少有四個人對我說過「我不跟你玩了」,
甚至二年級的時候導師還私下跟我媽說我「人緣不好」,
事後我媽來問我怎麼回事的時候,
我好像也沒什麼知覺。
小學三四年級分別都有一個很好的朋友,
可是就僅此一個,
其他同學究竟個性如何、甚至長相如何,
一切都非常的模糊。
也許當時也會有人覺得我個性古怪又差勁,
但是我沒有任何知覺,
因為實在是無所謂啊。

自從我的處事態度有了巨大轉變之後,
交朋友方面確實容易許多,
除了真正喜歡的朋友外,
僅是因為生活有交集而不得不接觸的朋友也自然而然交了一些;
我也學會在適當的時候要講一些言不及義的話,
即使對討厭的人也能夠笑著攀談。
然而即使我已經成為一個足夠社會化的文明人了,
即使我像一般人一樣有自己的小小社交圈,
我卻只是更加的不快樂而已,
比當初那人緣不好卻毫無知覺的我更加不快樂。

因為我的人格並沒有改變啊。
如果像許多學者所言,
一個人的性格在五歲前就大致養成的話,
那我跟十五年前的我應該也相差無幾吧。

倘若我的人格就是天生讓大多數的人討厭、看不慣的話,
那我也不想裝作討人喜歡。
就回到最初吧,
只有「喜歡」跟「毫不在乎」的世界。

2010年4月16日 星期五

For you

記得國小的時候,
我不怎麼認真念書,
現在想想大概是因為沒有"誘因",
不知道為了什麼而努力,
所以總是抱著得過且過的態度。
雖然成績保持在中上,
但是跟前三名是絕緣的,
運氣的好的話可以碰到前五名的邊邊。
那時我雖然吝於在功課上下工夫,
但是每次考試得失心都很重,
因為那些分數都是要拿回家攤在父母前面的。
如果考得好,
媽媽可能會先質疑:「是不是大家都考很好?」
如果考得差,
免不了責罵跟敲頭,
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我爸指著7x分的數學考卷大罵:
「你現在國小就考七十幾分,國中就要六十幾,高中豈不是就要不及格了!」
我那時最害怕的就是數學,
我不是不會寫,
但是總是寫不完。
每次寫數學都寫到手心冒汗,
考卷都因為潮濕而變皺。
只要寫不完,
就會得到七開頭的災難,
那對當時的我來說真的是最大的恐懼。

國中之後我有了很明確的目標,
所以我開始為了自己而念書,
為了自己的理想而念書。
國中第一次段考破天荒的考了全校第一名,
那是我第一次知道自己原來可以考第一名,
所以與其說是開心,
更多的是驚慌。
從此我開始相信自己是可以做到的,
但是事情並沒有從此就變得順利。
一年級下學期的一次段考,
數學寫不完的夢魘又重演,
一考完我就哭了,
但是還是打起精神準備隔天的科目。
最後拿到考卷的時候我並不驚訝,
72分,
但是湧上很多難過跟恐懼。
那天回家在車上爸爸隨口問我考得如何,
我怯怯的說:「...還好。」
等到我跟媽媽一起去巷口買東西的時候,
才鼓起勇氣跟她說:「我考了..72分..。」
然後馬上就崩潰的哭了,
媽媽也是不枉費我期待的立刻變臉,
然後我一路被罵回家。
爸爸當然立刻也加入戰局,
以非常生氣的怒罵:「我問你你還說還好,這樣是還好嗎!!!!!!!!!!!!!」
然後哭著拿出考卷,
一題一題的檢討。
這件事情,
一直深刻的印在我的腦海裡,
當時的恐懼、不堪好像從來沒有真正離開過。

國中基測前,
我非常專注的念書,
是現在想來都不可思議的專注,
可以從早上八點念到中午十二點、
下午一點念到晚上五點、
晚上六點念到九點,
而且在念書的時候是絕對的專心。
然而最後幾次的數學模擬考都考得很差,
我沒膽讓爸媽知道成績,
但是心裡非常的焦慮,
看著鏡子告訴自己:「我可以做到的。」
都會感到鼻酸。
最後數學還是沒考好,
在我對答案的時候我知道一切都完了。
我透過電話告訴媽媽我完答案的結果,
英文一題、社會三題、國文沒錯、自然沒錯,
「數學呢?」
「...七題。」
我忘記她回答我什麼了,
不過他們下班回來後就激烈的責怪我,
問我到底為什麼考這樣,
我心裡真的很委屈...
我覺得我真的已經盡力了,
數學方面實在是太緊張,
可是我可以問心無愧的說我盡我最大的努力了,
但是我媽聽到我這樣說顯然非常不滿意,
反而吼我說:「你現在考這樣你說你盡力了是什麼意思?」
那個晚上真的一團亂,
爸媽都非常生氣的大吼大罵,
而我大概是又哭又叫的。
我知道他們很失望,
可是我難道不失望嗎?
不過最後成績單出來發現數學是錯五題,
雖然還是很多,
不過總成績還可以,
所以風風雨雨的國中生活就算是結束了。

高中我開始住校了,
所以我只要把自己的事情打理好,
成績他們能夠滿意,
基本上我可以自己安排我的生活。
高三的第一次月考,
我因為失戀而且心情很差,
居然考了第31名,
而那個時候班上只有36個人。
我真的嚇到了。
那時完全不敢給爸媽知道成績,
但是我就跟妳一樣,
我不是那種會放給自己爛的人,
所以從此我變得很認真,
連星期五的晚上都在教室自習。
我很不喜歡因為成績的事情被責罵,
因為如果我自己在乎的話,
你又何必來罵我呢?
如果我不在乎的話,
你罵我又有何用呢?
我喜歡為了自己而念書,
為了自己而考高分,
如果因為別人責罵我,
我就變得很認真,
這樣我算什麼?
總之事後成績就有了很大的進步。

大一還是常常因為成績被罵,
而我爸一氣起來就盡講一些惡毒至極的話,
什麼「你是不是無腦啊?」的話都說的出口。
這樣被罵成績也沒有變好。
最後大二成績開始變好是因為我自己想改變的,
不是因為任何人罵我,
任何人說我什麼,
倒是我看到以前的高中同學都在認真生活著,
就會覺得我應該要證明自己。

我想說的只是,
我知道你的感覺,
完完全全可以了解。
但是又替你覺得不捨的是,
你明明這麼的好,
我還常常拿你的事情跟朋友炫耀呢!
不過成績什麼都不是重點,
重點是我覺得你是一個非常非常好的女孩。

老實告訴你,
即使到現在,
我都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未來。
我從國中、從十七歲的時候,
就不斷的在想...我到底想要什麼未來?
可是到現在都還是一片茫然,
也許永遠會一直茫然下去也不一定。
可是國中的時候老師隨意的點人起來問大家的夢想的時候,
我是有自己的答案的喔,
我紅著臉、卻堅定的知道自己的答案。
現在卻不知道了。
這樣是不是很可悲呢?
我曾經知道的,
但是因為現實而捨棄了。
所謂的現實也未必是別人逼我什麼,
而是我以「別人的眼光」來決定自己念的科系,
甚至現在都快要以「別人的眼光」來決定自己的工作;
因為別人覺得這個科系好、出路廣,
就庸俗的把它當成自己的志願,
最後的後果就是...
永遠對自己的人生感到不滿意。
所以如果你知道自己的夢想是什麼,
就要相信自己的聲音,
在你心底,
你一定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拜託拜託不要消耗你的熱情去做你不喜歡的事情。
你還這麼年輕,
我好羨慕你,
你還有好多好多事情可以夢想,
還有好多好多的可能性。

其實到頭來我並不埋怨我的父母,
我知道他們只是擔心,
即使我知道他明明可以用更好的方式來表達。
以你來說好了,
我想實在是因為你太優秀了,
也許這樣無形給你跟你父母許多壓力,
你父母也對你寄予更高更嚴苛的期望,
所以如果他們把你講的一事是處,
絕對不代表他們真的這樣想。
我覺得大人們的個性已經定型了,
他們也許知道錯了、也許知道不應該,
但是也很難改的掉當下的脾氣,
所以給自己一個說法是很重要的。
記得我以前我爸劈哩啪啦在罵我的時候,
我都練就充耳不聞的能力,
在心裡告訴自己:「他是在稱讚我,他是在稱讚我。」
等他罵完走人之後,
就在不破壞心情的狀況下自己做自己該做的事情。
或是有一次他在罵我的時候,
我看到他的手,
發現上面充滿皺紋,
就突然覺得...有一天他也會離我而去,
然後對於他的責罵反而感到溫馨。
雖然以上兩個例子有點搞笑,
但是我相信你知道自己該做好什麼事情,
所以就抱著自己的信念做下去就好了,
如果別人的責罵會干擾你向前走,
那就試圖藉由自我排除,
或是等時機良好的時候跟他們溝通。
如果在家會讓你感到壓力太大,
其實也可以去圖書館念書之類的,
就可以一個人好好靜下心了。

無論如何,
要記得常常想著心裡的夢想,
如果沮喪的時候更要想一想,
就會有動力了。
人都是需要夢想才得以活下去的,
我支持你喔!
有沒有天份,
不用懷疑,
因為只有你自己知道你喜歡什麼。
如果我可以再回到你那個年紀,
我想我會做出跟現在不一樣的選擇的。

2010年4月10日 星期六

確認

沒有的東西,
確認幾次都一樣。
變質的東西,
確認幾次也一樣。

每確認一次就多淒涼一次。

2010年4月7日 星期三

再讀電子學

再度翻開塵封已久的電子學,
那些從前用名詞堆砌而成的課文,
突然在閱讀的瞬間就可以領悟了,
所有的字都發亮了起來,
不再是堵塞的灰暗。

原來當時再怎麼苦心的逼自己念,
其實都沒有念懂,
充其量也只是記公式、記算法,
什麼common source, common drain,
只知道是sourse接地或drain接地,
其他一概不知。
當時花了很多時間去鑽研,
可是最後也只是了解一點皮毛,
然後痛苦的撐過期中考和期末考就解脫似的。

追究起來,
我想我會念不好電子學有幾個因素。
第一,
我不該念中文版的電子學。
中文版的電子學就是將原版的內容翻的極度生硬:
「單極MOSFET放大器架構是把汲極做信號接地,並做為閘汲極的輸入阜以及源汲極的輸出港阜兩阜之間的共用端點。」
一句道理如此簡單的話,
翻成中文居然變成這樣,
看幾遍都不可能會懂的吧...。
更何況中文版還錯誤百出,
常常「輸出」會寫成「輸入」、
Vgs會寫成Vds,
總害我想半天,
最後查了原版書才知道是寫錯。
第二,
看書之前應該先看目錄,
至少看一個章節前要先看這一章節的目錄,
才能綜觀全局;
否則就像盲目的探險一樣,
不斷看到新的發現閃過眼前,
隨著看見另一個新的景色又將之前的發現拋諸腦後,
最後完全不知道這些風景出現的意義何在,
就這樣悵然又迷網的結束了旅程。

最近到了要結算碩士生涯的時候,
以前漫不經心的度日,
現在只好坦然面對拙劣的研究成果。
在獲取知識的心態上,
也從以前的漠不關心,
變成無時無刻都想得到更多,
就像百貨公司清倉特賣時,
豁出去拿一件就賺一件的義無反顧。
再讀電子學,
我發現我確實想念懂它,
看到有趣的paper,
我知道我的內心有種渴望在鼓動著。
那會是真的嗎?

2010年4月1日 星期四

悻悻然

從小看書時常看到「悻悻然」這個形容詞,
可是從未費心去查詢其意,
完全憑對這些字的感覺去猜測意思。
一般來說「悻悻然」都會跟「離開」或「離去」接在一起,
譬如說:他聽了以後悻悻然的離去。
因此在我直覺猜測下,
悻悻然應該是在難堪的情況下感到不悅或是受辱而表情僵硬不自然(的離開)。

今天在小說中又讀到這個形容詞,
便順手用google查了一下意思:
忿忿不平的樣子。
其實跟我猜想的也是滿相近的,
原來除了前後文的關連之外,
也可以靠字型跟讀音來推想詞意,
中文字真的是非常有意思的。

這又讓我想到小時候常常有造句作業,
每次都讓我頭痛不已。
年紀小的時候還可以造單句就好,
譬如說:
「我今天玩得很『高興』」。
年紀大一點就至少要造兩個句子:
「我之前一直相信他,今天才知道『原來』他是騙我的。」
或是造那種關聯句:
「媽媽只要『一』生氣,講話『就』會很大聲。」
最後高年級還要用成語造句:
「你只要『將心比心』的體會他的處境,就會知道他是不得已的了。」
總之,
我每次都要想非常久,
常常最後就是卡在造句而無法將作業完成。
甚至有時候實在想不出來,
很想寫:
「今天老師出了一個作業,要我們寫『XXX』的造句。」
當然最後是沒膽這麼做。
有時候真的想不出來就會「參考」參考書的解答,
那個時候參考書很喜歡自創人名,
像是「小明」、「小英」都是熱門人選。
而我那個時候有點愚蠢,
不知道「換湯不換藥」、「換宣告參數不換程式碼」的精髓,
因此連那些人名都抄了上去。
晚上媽媽檢查作業的時候,
看到我寫「小英」如何又如何,
就皺起眉頭說:
「小英是誰?」
此時我深怕抄作業的事跡敗露,
因此非常心虛,
只能小小聲的說:
「....就是人名而已...。」
媽媽接著又不滿的說:
「那幹嘛要寫小英?」
所以後來就把小英擦掉改成媽媽或是妹妹之類的,
此後我便明白了造句中不可以有來路不明的人名。

這些為了造句而痛苦掙扎的往事,
現在想來實在很好笑也感到不解,
因為造句到底有什麼難的?
沒有標準答案且不用苦讀就可以寫出答案的題目,
現在看來實在是夢幻的作業。
不過這就是我年幼時的煩惱,
不知怎麼的覺得非常可愛。

goal

我以後想要做大事情

不要庸庸碌碌的人生
拒絕成為被操縱控制卻無力反抗的個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