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24日 星期四

代謝不良

不知道為什麼,最近一些微不足道的人或是小事總不時盤據在我的心上,成為心情不佳的因子之一。

討厭沒禮貌的人,但是卻沒辦法按封鎖當做沒這個人,最後還是選擇當一個濫好人。自己生氣又能怎樣,只恨自己沒有足夠的自信按自己的喜好行事,到頭來還是想要討好所有人。

今天晚上在實驗室的廚房煮白麵配肉醬當晚餐,一個人邊吃邊念德文,同時一邊祈禱不要有人走進來。兩人雙目相接,無話可說(無語言可說),實在是尷尬。最後吃完之後,洗了一下自己的保鮮盒,沖了一下吃麵碗後就放在流理台邊。為什麼直接放在流理台邊?因為實驗室的廚房是有洗碗機的,上次我想自己洗杯子還被其他人阻止說"you can do  it, but you don't need to...",所以後來我就入境隨俗不自己洗碗了。而今天晚上是因為洗碗機內已經滿了,所以我就跟其他人一樣放在流理台邊。正要洗好保鮮盒的時候,突然有一個人進來了,只好硬著頭皮說hallo,趕緊離去。當我推出第二道門之後,後面傳來的人聲使我停下腳步,剛剛那個進來廚房的人追了上來,問我「那是你用的嗎?」(當然是用英文)我愣了一下,才想到我忘記清理還在電爐上的鍋子了。這實在讓我很尷尬,我不想讓他覺得我是沒有公德心的人,只好邊收邊謝謝他的提醒,一副想解釋什麼的樣子也讓我感到很窘迫。這時我隨口問他這個鍋子可以放進洗碗機嗎?他又跟我說了一大堆,說什麼有時候我們可以自己把洗碗機洗好的碗拿出來,說十次中有九次可以隨便放流理台旁,其中一次可以主動幫忙拿出來,we usually do this like that。我ㄧ直陷於剛才疏忽造成的難堪之中,只能一直笑笑的表示我明白,心裡一邊想:該不會真的要我把洗碗機中數十個馬克杯跟碗盤規位吧....。後來還是擦完電爐後就離開了,心裡卻一直覺得不太舒服,真的是一種很複雜的感覺。

總之都是一些小事,卻一直代謝不良的殘留在我的思緒之中。老是這樣是無法成事的,我也明白。有時候需要提醒自己一下,沒什麼好怕的,我已經不是當初那個手足無措需要乞求任何人友誼的小孩了。



2013年1月17日 星期四

粉雪



晚上一走出建築物外,
鋪天蓋地的白雪給了我一個驚喜,
白色的細碎粉末仍不斷從天而降,
地面上的一切都無一例外的被灑上糖霜。

周圍的白雪潔淨且安寧,
尚未有任何足跡雜沓,
我站在屋簷下真不忍踏出第一步,
深怕破壞了大自然的傑作。

躊躇一陣還是走向了五公尺之外的腳踏車,
同時享受著踩踏新雪的蓬鬆觸感,
要是真的踏在糖霜上一定也是這種感覺吧,
也享受著我的足跡是這片雪地中的唯一。

路燈的幽光照在雪地上,
靜謐的令人屏息又令人驚奇,
滿地的細小結晶正發著光芒,
像是灑了一地的碎鑽,
真是奢華的感官享受。

顧不得氣溫,
心滿意足的環顧四周美景,
那是照片也留不住的。
不過騎車回去就沒這麼好玩了...
雪花撲面又瞬間化成水氣,
粉雪啊......
是最適合滑雪的雪呢。
一邊想著一邊留意不要再滑倒了。

2013年1月15日 星期二

煮菜

我很喜歡做菜!在我做菜經驗值只限於煎蛋跟醬油麵的時候,我就這樣跟別人宣稱了。通常,還伴隨暗示「我技術不錯」的訊息,不知道是哪來的信心。

我做菜的經驗始於國小三年級,這麼說來應該算早了,不過當時做的東西是「烤蛋」。什麼是烤蛋呢?簡而言之就是把蛋放進烤箱裡烤。因為當時我還不會使用瓦斯爐,爸媽也有意無意把瓦斯塑造成很危險的形象,所以我是不敢碰的。但是當每個星期三下午就放學的日子裡,吃完午餐、該看的電視都看了之後,寫了一下作業就開始嘴饞,偏偏家裡沒有零食的時候,我便開始打冰箱食物的腦筋。掃視冰箱裡的食物,肉類、蔬菜都不知道該怎麼處理,於是最後目光停在雞蛋上。當時我唯一會使用的廚房設備就是烤箱,所以就決定用烤箱把蛋煮熟。我大費周章的把鋁箔紙包住整個碗(其實後來覺得根本沒這個必要,只是因為當時看媽媽用烤箱都會用鋁箔紙鋪在烤架上,才覺得只要用烤箱就一定要加鋁箔紙),然後再打一個蛋進去,然後放進烤箱,隨便轉一個時間,烤箱就開始發出橘紅色的光開始運轉了。這個時候我興奮的等待著,心裡某部分還有點擔心碗會破掉,總之完全靜不下心來,所以又開始想還可以搭配什麼吃。剛好看到蘋果,就把紅色蘋果切成好幾瓣(當時還不會削皮),依序擺在盤子的邊緣,剛好擺成一個圈,而中間空出來的部分當然是要放上待會煮好的蛋了。蛋到底好了沒呢?不時的跑到烤箱前面端詳著,由於烤箱的燈光昏暗,總是要看老半天才看得出端倪。就這樣來來回回的觀察好幾次,終於「丁!」一聲清脆的聲音劃破漫長的等待。小心翼翼的把碗拿出來,然後再把蛋挖出來,一個半圓形的烤蛋就這樣坐落在蘋果的中間。這時就開始喜孜孜的吃了。烤出來的蛋有點硬,因為也沒加水,所以口感當然是輸蒸蛋很多,不過因為是自己做的還是很高興的吃掉了,吃完蛋之後才開始吃周圍的蘋果,這時覺得加了蘋果有點華而不實,純粹用來虛張聲勢。印象中有幾次我妹也在,我還在茶杯裡泡果汁粉再倒入一點冰箱裡的紅酒,兩個人煞有其事的拿起喝茶用的杯子吃起下午茶,順便玩「林太太和謝太太」的遊戲。加紅酒的點子也是我突發奇想試試看的,結果加了一點紅酒的果汁變的非常的好喝,所以如果冰箱有紅酒都會這樣搭配。至於「林太太和謝太太」的遊戲,是我跟我妹小時候發明的遊戲之一,簡而言之就是我扮演謝太太,而我妹是扮演林太太,兩個人一邊喝茶一邊學三姑六婆閒話家常,印象中的對話大概如下:
林太太:哎呀,我昨天剛從歐洲回來,還買了一件貂皮大衣呢!
謝太太:真的呀!歐洲好玩嗎?我之前也買過一件貂皮大衣,真好穿呢!這茶真好喝!這可是上等的茶喔!
每次想到都覺得小時候我們真有想像力,居然可以想出這種遊戲。不過這個遊戲通常都是要邊吃東西邊玩的。
後來到了國小高年級和國中之後,每次做菜就是煮白麵條加醬油和雞蛋,非常陽春,但是因為我非常愛吃麵條,所以還是每次都吃得津津有味。每次下麵的時候都會覺得自己可以吃很多,所以都下了過多的麵條,然後常常最後吃得很撐。做菜的程度大致到這裡都沒什麼進步了,就算之後大學會用電鍋煮東西吃,也都是把麵或蔬菜煮熟再加醬油或是XO醬。不過很奇怪的是,我還是覺得自己應該很會煮菜。
這個莫名的信心很大一部分應該來自於我媽。因為我媽非常的會做菜,她是我們家族裡面公認做菜最好吃的,其實不只是我們家族,我私心認為我媽煮菜應該有PR99的水準(一百個人中的第一名)。我媽做什麼菜都很好吃,就算是簡單的炒空心菜,也可以把菜炒的色香味俱全,比大多數餐廳炒得還好吃,從海鮮、肉類到蔬菜,從炒飯、義大利麵到鹹湯、甜湯,都能用最恰當的調味煮在最剛好的熟度。我跟我妹都覺得這絕對不是私心,從來沒在別人家吃過比我媽煮的更好吃的東西。有時候在餐廳吃到好吃的菜,我媽回家就會想自己試試,然後做出非常相似的食物,甚至有時候會再自己做變化。像是鼎泰豐有一道我最喜歡的小菜,是海帶和豆干切絲加入以除去根及豆子部分的豆芽菜的涼拌菜,我媽就會做幾乎一模一樣的。我覺得我媽除了有天分之外,自己也有興趣,所以常會思考怎麼變化可以讓菜更好吃,即使每天上班,回家後都能做出像樣的菜。基於以上種種,我堅信我一定也很會做菜,只是時機未到,無法讓我展現。但我卻也從來沒想跟他學過,因為很喜歡在廚房外等待的感覺,期待媽媽像變魔術般端出一道道好菜,然後愉快盡興的享用,我覺得這是一種撒嬌吧,不管多大還是想像個小孩坐在客廳嚷餓就好了,彷彿一切都跟小時候一樣。
最近開始不得已要自己做菜,前幾次屢屢遭到打擊,做個蝦仁炒蛋太鹹又沒甚麼特別之處、炒個青菜也很難吃,我才發覺得我好像沒有自己想像中的會做菜,還沮喪了一下。不過做了幾次之後,也漸入佳境,有幾次也做出讓自己覺得可以稱得上是好吃,且狼吞虎嚥吃光的食物。我不禁領悟到,做菜是需要練習的,單靠莫名的信心或是自傲的味覺是不能成事的,同樣一道菜,做第一次的時候都會有點失敗,但是之後就會越來越好,現在已經會用豬骨熬湯、會做口味不錯的打拋豬肉、也懂得如何料理這裡才有的「孢子甘藍」。雖然每次做菜都很花時間,但是很喜歡專注切菜的時光,也喜歡在空閒時刻思考要怎麼搭配食材做出好吃的食物,我都會集中精神絞盡腦汁的翻想食材,依照自己的味覺經驗,冥想它們的口味可以如何搭配,實在是比做正經事還專心。
有時候做菜沒靈感的時候也會一邊懊惱,當初怎麼沒跟我媽學幾道菜呢?話雖如此,下次回家還是不會學的吧,因為有媽媽在的時候,我就負責開心的吃就好了,這樣才是最幸福的。



2013年1月5日 星期六

說出來或寫下來

我是一個很愛講話的人,
好像真的是這樣。
如果真的聊得來或是信任的人,
就會什麼都想說,
包括最近發生什麼事情、
看到什麼新奇有趣的事情、
想到什麼奇怪的問題。
但是如果說出來之後,
就沒有寫下來的動力了...
因為都講完了,
還有什麼好寫的。

想到小時候常常在心裡想故事,
靈感真的很頻繁的出現在腦海中,
突然想到
「如果是這樣的故事設定,應該會很有意思吧?」
就會利用空檔的時間想故事的發展,
自己安排人物對話。
有時真的會把故事試著寫出來,
雖然真正完成的只有一篇很短的小故事,
大多還是都因為擱筆之後忙其他的事情,
思緒完全連接不上,
靈感盡失。
不過會寫出來的故事有一個共同點,
就是都是當初「還沒想完」的故事,
有時候因為坐車到台北塞車太久,
故事就想完了,
想完的故事就大勢抵定,
再去寫出來感覺只是多此一舉。
對我來說,
一定要一邊寫、一邊發展故事才有意思,
這樣才有在創造的感覺,
而不是只是抄寫工作。
後來看了一些暢銷小說,
結構之複雜讓人嘆為觀止也讀的很過癮,
不過像這種小說就不可能邊想邊寫了吧,
一定是一開始就想好整個架構,
不能有半點閃失,
最後才能讓所有事情連成一線。
所以這樣的事情我還真的做不來,
就算賭上全部的天份也做不到。
況且現在倒是完全沒有故事的靈感了,
這方面的能力隨年歲增長以等比級數下降至零已經是幾年前的事情了吧...。

總之因為如此,
所以有時候心裡突然靈光一閃想寫的事情,
會盡量忍住不說,
直到寫下來為止。
不過同樣的,
如果已經先寫下來了,
也就不會想多說了。
雖然事情用說的比較不花時間也很暢快,
但是因為沒有人會幫你錄音,
所以講過的話就像潑出去的水,
時間久了完全不留痕跡,
自己也沒印象。
人啊,
或多或少還是想為自己的存在留下一點紀錄,
因此國王建城堡、請畫家畫了許多精緻的畫像,
而我只能寫網誌或日記了。








CNN

會開始看CNN是從去年六月底開始的事情,那個時候剛從加拿大和美國玩回來,又有了想要練英文的動力,於是就逼自己每天回家不准再看沒有建設性的綜藝節目,要看電視只准看CNN。由於那陣子已經養成了回家就要有聲音的習慣,所以每天回家就變成按時收看CNN了。
一開始當然是很吃力,不過還好新聞不只可以用聽的,還可以看畫面、看字幕提示得知主題,不過一開始常常連新聞題目都看不太懂,就一邊查單字、一邊看新聞,也因此學會了一些平常很難用到但其實非常常見的用法。且大概看了幾天,就會知道哪個時段會有那一個主播,還有哪一個財經記者都會在某個時段的新聞出來講解美國股市,慢慢也掌握了步調,甚至也有自己比較喜歡的主播。有時候回家一邊放空一邊看,會突然很訝異自己不用太費力就知道新聞在說什麼,這種進步的感覺也很讓人開心。
不過看CNN其實還有一些學習英文之外的好處,就是可以比台灣的新聞更早知道國際大事,因為台灣媒體的「國際新聞」幾乎都是用CNN的新聞,甚至常常我會在yahoo新聞看到比CNN還晚三天的報導。看到真正即時又詳盡的國際新聞,我才發現其實我所了解的世界非常狹窄。雖然我知道地球是圓的,上面有七大洲跟五大洋,但那僅僅是很片面的知識,事實上在不久以前,除了鄰近的亞洲國家之外,我心中的國際問題就是台灣跟中國,我認知上的國外、西方世界就是美國。但是在每天收看 CNN之後,我發現中東問題不只是yahoo新聞裡面的小小一行字,而是真實的烽火、塵土、家破人亡,敘利亞時時都在戰火密布之下,巴薩走廊的人民生活的唯一夢想就是生存下去(巴薩走廊是哪呢?還特別google查了才知道的),印度科技發展逐漸追上但是女權低落的令人難以置信,法國對富人實施高稅率產生的富人出走潮...,這才是最真實的世界,在我們規律上班之間、假日吃飯看電影之際,活生生又血淋淋的發生著。很難置信,不同的空間可以有這麼大的差異,進步與落後國家的人類有本質上的差異嗎?為什麼他們就被強迫擁有不同的人生?今天我因為在台灣,所以可以每天平安生活,可以在相對富裕之下想著要買什麼要吃什麼,甚至煩惱著人生意義這種奢侈的問題,那假如今天其實我被生在敘利亞呢?我是不是每天在躲轟炸?如果我今天生在巴基斯坦,我是不是已經遭到榮譽處決?如果追根究柢去探討,為什麼中東地方會如此混亂,又會發現所謂進步國家的安穩和奢華是建立在他們的痛苦之上的,不管是間接或直接。因為很難置信,所以促使我去查一些資料,或是思考一些問題,雖然無法改變這個世界什麼,但是我感覺我的世界觀更完整了一些。
到了德國之後,有幾天住旅館的經驗,可能是我對新環境會很焦慮的人,所以每當進去旅館,我其實都會覺得很不自在、無法放鬆,因為覺得如果有聲音也許會好一點而打開電視,但轉來轉去都是聽不懂德文實在讓人更煩心(連好萊屋電影都是德文發音),在不斷轉台下,突然聽到熟悉的聲音,腦袋還沒意識到,但是知覺已經先感受到了,這時再定神一看,太好了是CNN!馬上如釋重負。不管是熟悉的主播還是熟悉的廣告,都一點一滴的放鬆我的神經,讓我得到片刻的安定。記得之前看賴瑞金的傳記,其中有一個小故事是有一個有名的籃球球星跟他說,每次出國比賽一定要在旅館看他的節目,因為這樣才有回家的感覺。這就是CNN對我而言的新的意義了,當初真是沒料到啊!

2013年1月2日 星期三

2013 跨年小記


站在紐倫堡城堡邊緣的坡上,周圍擁簇著許多老老少少的人,一同往城下看著夜空中的跨年煙火。在逼近午夜十二點時,煙花稀疏之際,我一直在想,去年的這個時候我在幹嘛。

去年的跨年跟前年一樣,我是在家度過的。只記得在快要放煙火前,我匆匆的跑去洗澡,一洗完興沖沖的想去電視前面看煙火,結果被我媽告知煙火已經結束了。等於我是在洗澡的時候跨年的,真是掃興。後來是抱著怎樣的心情睡覺的呢?已經想不起來了。卻又好像依稀可以想起來我似乎在關了燈了房間裡躺在床上,看著天花板和牆上的螢光星星發出微弱的綠色亮光,試著想像未來這一年會是怎樣呢?雖然也明知最大的可能性還是繼續現在的生活,但是還是想像也許我真的勇敢辭職去做我喜歡的文字工作?或是要準備出國的考試呢?很多想像都是很模糊的...但我願我能找到我的方向、我的目標!這也是我這幾年每次過年跟祖先許的願望。不管是如何,我肯定是沒想到一年後的此時,我會站在紐倫堡城堡邊看著煙火,我應該連紐倫堡是哪裡都不知道吧。

當天晚上除了看煙火這個活動之外,我跟兩個台灣人還有他們實驗室的同事(阿爾巴尼亞人)一起在紐倫堡的一家韓國餐廳享用道地韓式料理。餐廳的環境好,食物既好吃、價格又合理,不論是海鮮煎餅還是牛肉冬粉都很合我的口味,也顧不得海鮮煎餅裡有大量的蔥和「盡量」不吃牛肉的原則了,真的吃的非常盡興,我果然還是思念亞洲的食物。最後一人付出將近20歐元,但是一點都沒有捨不得的感覺。

接著又去教堂裡聽巴哈的管風琴音樂會。這座教堂之前就有進來參觀過,是歷史非常悠久的教堂(Sebalduskirche),在西元十三世紀的時候完成的,不過在二戰時候遭到嚴重的破壞。教堂裡面很樸素,但挑高的歌德式天花板給人一種雅致的感覺。另外,教堂裡都是沒有暖氣的,所以非常的冷,我跟同伴坐在大廳的長椅上等待時,都一直叫冷。這場音樂會真的就是名符其實的管風琴音樂會,因為真的只有一個人在彈管風琴而已,實在有點單調,坐我旁邊的阿爾巴尼亞女生看起來相當不以為然,還偷偷跟我抱怨她現在一直在想那9歐(音樂會的門票)!仔細觀察周圍的人,大多都上了年紀,且穿著隆重,但我很懷疑他們真的欣賞這場音樂會嗎?坐我們前面的一個婦人,從第一首歌開始就斜靠在她先生的肩上,毫不避諱著閉上眼睛睡著。坐我旁邊的兩位女士雖然沒有睡著,但是我卻可以感覺她們似乎也在忍耐些什麼。我不禁懷疑這個音樂會應該是教會的募款活動吧。很神奇的,每聽音樂會必睡的我,這次一點睡意都沒有,就放任思緒胡亂了想了很多事情,像是規劃跑步路線或是一些兒時回憶。也許是因為看人家在彈管風琴吧,就想到了小時候學鋼琴的事情。當時教我的老師是爸爸媽媽的朋友,所以我想她一定非常的無可奈何,因為我一副就是完全沒興趣又沒天分的小孩,她是學校老師,根本也不缺錢,卻礙於人情教了我好幾年。又從這裡聯想到了一些小時候做的壞事,唉,又懊惱了一下。有時候我真的覺得國小以前的我,跟上國中之後的我好像擁有非常不同的人格,所以我常不能理解我小時候怎麼會做這麼多莫名其妙的事。我凝視著前方的聖誕樹,上面掛滿了小燈,心想果然是教堂啊!真的是會讓人懺悔的地方。可是我又想著,但是我不用信教我也可以反省我自己,然後做出改進啊。就在管風琴聲中,思考了很多事情,卻不覺得是紊亂的思緒,為時一小時的音樂會倒也不以為苦。有趣的是,最後一個琴音未落,就有一個女人的聲音激動的喊Bravo跟拍手,大家也跟著叫喊,不過仔細一看,那個女人不就是坐在我前方、從一開頭就睡了半場以上的婦人嗎?後來離開教堂後,阿爾巴尼亞的女生跟我們說,她剛剛聽到大家在結束時喊encore時趕到很緊張,因為想說好不容易撐完的音樂會不會真的還有encore曲吧?

音樂會結束後就往紐倫堡城堡走去,到了城堡就看到滿滿的人潮,雖然是電視上跨年夜的台北不能比,但是實在難得可以在德國看到密度這麼高的人群啊。在距離跨年還有半小時的時候,我們找了一個視野不錯的斜坡站著等待。整個紐倫堡的煙火聲不絕於耳,遠處的城邊都此起彼落的開出小小的花朵,然後又很快的隱沒在黑暗中。周圍的德國人們低聲的講話,大家一起看著同個方向,到了跨年他們還是維持一貫的冷靜。正好我前方站了四個警察,他們一直都很機警的四處張望,耳朵上也掛著對講機,如果太靠近的地方有煙火,他們會帶著譴責的眼光看著那個方向,但是可能還不太超過,也就不破壞大家興致。最後跨年的時間已經逼近,我前方的其中一個警察突然神情放鬆的跟旁邊的警察說了一些話,然後兩人真情的擁抱一下,雖然不知道他們說了些什麼,但我想應該是「今年謝謝你的照顧!明年一起加油!新年快樂!」之類的吧。這個簡單的一個片段讓我滿感動的,因為在這一刻之前,他們都一直很謹慎的注意四周環境,在一片歡樂氣氛中還堅守他們的職責,但是他們究竟也是一般人,終於能在這一刻,除去防備真心祝福身邊的夥伴。最後在大家倒數聲中,城裡的煙火密集的在夜空中展開,冷靜的德國人在那幾秒也鼓譟了起來,在我的心裡也有一陣感動跟著絢爛的煙火一起釋放。在這一刻我也才發現,所謂的紐倫堡煙火,並不是政府放的煙火,而是所有民眾造就了一場煙火秀。大家在跨年時分密集的點著自己買的煙火,把美麗慷慨的獻給所有的人,雖然效果不如101或雪梨那樣豪華壯麗,但是因為距離近,所以也很漂亮,更何況在這樣的意義之下,所有人都抱著心滿意足的謝意。

這幾天的月亮都很亮很醒目,檸檬形狀的月亮透過樹梢也靜靜的看著我們,花火雖然絢爛但轉瞬即逝,月光卻一直平靜的守護著人們。不知道為什麼,無法不去注意,看看月亮,看看爭先恐後竄出、綻放、隱沒的煙火,看看自己─

眼前就是我的2013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