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11日 星期六

自己的故事

在聽別人的事情的時候,就像讀一本小說,其實人物跟前情提要講完之後,接下來的劇情走向也可以猜個八九不離十了。所以幫別人下指導棋很容易,只要基於劇本的架構,就知道人物之間的關係,然後在這樣的既有條件下去決定要怎麼走才能為自己取得最佳利益。

然而,在決定自己的事情的時候,就像自己寫小說,常常會有無法下筆的猶豫跟茫然。我覺得,這其中最大的問題是我們認為所有的事情都是自己可以決定的,所以會有我的未來跟我的決定有完全的關係的錯覺,在這樣的錯覺下有時卻讓人舉步維艱。我該帶我的人生走往哪裡呢?這簡直是一個讓人迷失的大哉問。有時這樣的錯覺則讓人一直執意想走往到不了的地方,譬如說等待著不負責任的情人有一天變得信守承諾。

事實上,當我們在寫自己的故事的時候,我們真正能控制的只有自己的行動、對白跟內心戲而已。我們的故事實則是在大環境下與別人的故事的交織,自己的行動可以決定的事情也是框架內的事情。如果能先有這層認知,大概就能先消除不切實際的想妄,從環境、自身條件和他人條件中,在當下判斷自己能做的極限,不在多餘的地方白白損耗無謂的精力。

我想到我最喜歡被困在機艙裡的飛行,因為知道自己誰也不能聯繫、誰也不能聯繫我,因此感到無比的放鬆。不需要別人,聽起來像是逞強;沒有人需要我,聽起來很淒涼,但如果加上一個「不能」,卻好像一切都能沒有懸念的爽快接受了。

先意識到自己的有限,才能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