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14日 星期一

After Dark 黑夜之後 / 村上春樹

圖書館的書都會有一種圖書館特有的味道,很神奇,是許多書聚集在一起就會產生的味道嗎?稱不是上是香,但是也不難聞,好像濕氣融合了時間跟知識的味道。

趕在逾期前(或許已經逾期了)看完了這本書,要是可以更優閒的看應該會更好,裡面有很多字句都應該要以更慢的步調思考和琢磨。這本書的寫作手法像是有旁白似的,也像是在看電影似的跟著敘述中的「視點」移動,這種有點惡搞的成分常常都會讓我會心一笑。

「你打算要當一個職業音樂家嗎?」
他搖搖頭。「我沒有那樣的才華。雖然搞音樂非常快樂,可是這不能當飯吃。能夠把什麼做得很好,跟真正創造什麼之間,還有很大的差距。我想我可以把樂器吹得很好,也有人讚美我,被讚美當然很高興。不過只有這樣而已。所以到這個月底我就要離開樂隊了,想離開音樂界,不再涉足了。」
「你所指的真正創造什麼,具體說是甚麼樣的事情呢?」
「這個嘛......藉著把音樂深深地送到人的心裡去,而我的身體物理性地多少輕輕移動了一些,在這同時,聽的一方的身體也物理性地多少輕輕移動了一些。能產生這種共有狀態。大概是這樣。」

這一段讓我看了好幾次,好像也從中明瞭了一些事情。所謂的「共鳴」是沒有這麼簡單的,也不是只是「做的不錯」、「別人稱讚」就足夠的了。自己實在是還差得遠呢,卻還是作了很久很久的夢。

裡面也談到了姐妹之情。姐妹看似應該要相似,可是卻是兩個截然不同的個體,擁有截然不同的人生,所以就算不親密也沒甚麼好大驚小怪的。似乎真的是這樣。但是這個議題也讓我陷入思緒許久,所謂家人之家的親密感對我而言到底是什麼呢?我可以好幾個禮拜都不回家,也不會覺得太難受,一忙起來就會忘記打電話給父母和妹妹。但是偶而一想到就會覺得很不安的打電話確認他們是否還好好的,幾乎只要聽到一聲「喂?」就可以了。我是不是真的有點無情?我也不知道。

一直很喜歡黑夜之後的城市。晚上十一點到清晨的台北也獨具一種魅力,剝除了繁雜吵鬧,剩下沉寂的清澈。好像跳離了常軌,進入另一個平行世界,這個時候會更接近自己的心意一些。只是,代價是有害健康。到真正成為大人之前,不知道還能夠再嚐幾次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