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29日 星期五

對的東西

吃完飯後,總是會在網路上消磨一陣子才甘心重回工作的泥沼。雖然明知這不是太有效的休息方式,但是每天還是會拋開昨日的自我譴責慣性的在電腦前鬼混片刻。

今天又一如往常的打開facebook,看看這個人說了些什麼、那個人po了什麼照片、誰又分享了什麼文章,幾乎是無意識的瀏覽,長篇的文章也只是看頭看尾的草率讀過。即使沒什麼太大興味,我卻還是像堅持些什麼似的持續的往下瀏覽,讓自己讀進更多可有可無的內容,直到瞄了一眼右下角的時間,提醒自己該做正事了,才有些不甘願的關掉視窗。

就在關掉視窗前的幾秒鐘,我突然思考了一下,到底為何自己堅持的在facebook上瀏覽這些對自己無意義的內容?或者,到底自己堅持的是什麼東西?我想答案應該是,想看到能夠引起自己興趣的內容。但又因為一直都沒看到,所以反而發狂的想要堅持到看到為止。了解了自己行為背後的動機後,反而覺得很好笑,因為這個理由相當的弔詭,既然一直都沒看到自己的感興趣的內容,有非常大的可能是因為:這個地方根本不存在這種東西!但是我卻沒有看透這一點,只是任由無意識的行動帶領我,偏要在此地尋得不可。最後可以想見,就是一連串的浪費時間罷了。因為錯誤的地點是找不到自己想要的東西的,而不存在的東西就不存在,無論多花心思或時間也都是枉然。

那麼為何自己如此的不知變通呢?因為「被動接收」實在太輕鬆了。閱讀facebook屬於被動的接受資訊,你看到的內容都是別人餵養你的,而你在瀏覽facebook的同時照單全收。我想看電視大概也是一樣的道理,大多時候你不太清楚電視上會演什麼,所以就只好電視播給你什麼你就看什麼。當然你也是有罵一聲「什麼鬼東西?」然後關電視的權利,但是大多數的人還是就繼續撐下去,等著下一個爆點或笑點。畢竟被動的接收資訊好輕鬆,偶而也確實會有不錯的東西支持你繼續下去,再說,你得知道現在什麼最火紅吧?不然你怎麼加入朋友或同事的對話?

然而輕鬆與收穫通常都是成反比的。在短時間內瞥見太多五花八門的訊息,沒有太多條理的思考,最後那些東西就在腦中混雜不清,還參雜著些許難以名狀的混濁情緒。再者,其實有些東西,就算一輩子都不知道也沒有關係。與其被隨機的餵養不知名的東西,為什麼不直接起身走向自己有興趣的事物?

問題是,我們真的清楚自己喜歡什麼嗎?

是否更多的時候,我們不是不願意去做自己有興趣的事情,而是我們根本不知道自己對什麼有興趣,所以只好自暴自棄的在綜藝節目、網路笑話上虛擲時間,催眠自己有笑就不算是浪費?

想要被填補的時候,通常都是因為自己的缺乏。要找到對的東西填補,必須要在對的地方尋找;然而在那之前,你必須先知道什麼才是那個「對的東西」,對你而言可能只有這個東西可以填補你的缺口,然後你才會明白完整的滋味。